工商時報【于國欽】辛棄疾《最高樓》:「吾衰矣,須富貴何時。富貴是危機。暫忘設醴抽身去,未曾得米棄官歸。穆先生,陶縣令,是吾師。」■《最高樓》下半闕:「待葺個園兒名佚老。更作個亭兒名亦好。閒飲酒,醉吟詩。千年田換八百主,一人口插幾張匙?休休休,更說甚,是和非。」總體經濟最重要的兩個課題,一是成長,一是分配,成長太慢則難以建立富裕社會,然而一旦所得分配不均擴大,非僅無法建立富裕的社會,更將讓政治經濟陷入不安。經濟學家馬歇爾(A.Marshall)就指出:「完全競爭市場所產生的所得移轉,將會形成極大的不公平,任何對完全競爭的干預,把富人的所得移轉給窮人,對於經濟社會都是有利的。」在他看來,分配要比成長更重要。中國文人雖沒讀過經濟學,但也常有寓意深遠的發表,南宋辛棄疾在一首詞裡說:「千年田換八百主,一人口插幾張匙」,也有詩人寫道:「任君蓋下千間舍,一身能臥幾張床」,一個人再怎麼能吃、能玩,消費終究有限,萬貫家財集於一人之身,最終只能轉為儲蓄。對於個人而言,多些儲蓄不是壞事,但對於總體經濟來說,儲蓄過多就不是好事了,它會抑制總體消費而使得經濟步向蕭條。兩套統計 看台灣所得分配那麼,台灣的所得分配情況如何?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,因為我們目前有兩套統計,一套是主計總處的「家庭收支調查」,另一套是財政部的「所得稅檔資料」,而這兩套資料估得的結果並不一致。若我們看的是家庭收支調查報告,則我們民國90∼106年,這17年之間的五等分位所得差距是穩定而改善的,前20%家庭的可支配所得領先後20%家庭的情況,非僅未擴大,還由6.39倍降至6.07倍,而稅前原始所得的差距,也一樣略有改善。但如果我們看的是財政部所得稅檔,則會發現民國90∼105年,這16年之間的五等分位所得差距是明顯擴大的,若以稅後所得而言,這個差距已由9.5倍升至12.1倍,稅前的情況更明顯。那麼,這兩份報告到底要相信那一份?從人性而言,應該要相信財政部的稅檔資料,因為這是來自家家戶戶申報所得稅的資料,申報不實不僅會被追稅,還會被裁罰,如此自然會比正確。而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,是訪查家庭的結果,面對陌生人,在互信不足,財不露白的防衛心理下,所填的所得必然保守些,而且愈有錢的人會愈保守。中產家庭 逐漸消失中這樣看來,我們十多年來的所得差距是日趨擴大了,我們更進一步觀察更細的統計,同樣以稅檔的資料來看,近十年(95∼105年)前5%高所得家庭的稅前所得由402萬元升至469萬元,十年成長16.6%,而後10%低所得家庭則由12萬元降至10萬元,不增反減。事實上,隨著產業結構、都市型態的變化,從我們周圍麵包店、小吃店、計程車愈經營愈辛苦,即可感受到生活不易的人愈來愈多,再看看學子們初入職場的薪水還不如20年前,更令人憂心中產家庭正漸消失,如此所得分配豈有不惡化之理?報稅所得與可支配所得,其內涵是有若干差異,然而這個差異絲毫無害於其對所得分配的衡量,況且相較於主計總處只抽1萬6千多戶訪查,這個600萬戶的大數據自然是更值得信賴。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jjjjjd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